來源:周口日報
2019-04-12
閆本良
我說的是一件關于兒子的事。那天,兒子把新買的名車停靠在路邊,他要隨一位回鄉的外企老總去鄉下做一件濟貧的善事。一位年約80歲的老人,拄著拐杖,背著一個竹編筐簍,簍里裝滿了青菜,倚坐在他的車身上歇息。
名車的車身被竹簍磨擦得吱吱作響,兒子看看衣衫襤褸的老人,靜靜地站著,沒有上前。這時,兒子的電話響了,對方催他該走了。兒子接起電話說,抱歉,有點小事,再等會兒。
為了讓老人能得到充分的歇息,兒子故意走得遠遠的,靜靜地等待。我在旁邊觀察兒子的一舉一動,看看周邊,也沒有能讓老人休息的地方。
我走向前跟老人打招呼,聊了幾句。老人告訴我,這筐青菜是自己種的,要給家庭困難的女兒送去。我們聊了一會兒,老人說歇過來了,起身要走。老人起身一個趔趄,撲騰一聲,又靠在了車上,竹簍也重重地壓在了車身上。兒子慌忙過來,扶老人慢慢起身,并將拐杖遞到老人手上。老人笑著說謝謝。
我看著車身上劃出的幾道痕跡,說:“才買的車,心疼了吧?”兒子笑笑說:“爸,你覺得這老人歇息時快樂嗎?”我說:“肯定快樂,他是給女兒送菜的,年齡這么大了還想著孩子們,這就是父愛。”“那我這車給一位慈愛的父親歇歇腳,也是有價值了。幾道劃痕,不算啥。”兒子平靜地說。這一刻,我感到從未有過的欣慰和驕傲。
[責任編輯:翟迪]
中華龍都網版權所有,未經授權不得轉載